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天然氣定價權:中國式困局

2013-07-22 09:40:58 財經(jīng)國家周刊   作者: 王康鵬  

7月10日,國內(nèi)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如期實現(xiàn)上調(diào),調(diào)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1.69元/立方米提高至1.95元/立方米。發(fā)改委醞釀數(shù)年之久,天然氣價格改革最終實現(xiàn)破冰。

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引起了用氣企業(yè)的諸多抱怨。但是,中國市場可能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氣價上漲才剛剛開始,高價氣時代已逐步來臨。而背后主因,則是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定價話語權的嚴重缺失。

國內(nèi)調(diào)價之前的6月份,中國兩個重要的LNG進口來源國印尼和卡塔爾,相繼上漲了對中國LNG出口的到岸價。在全球LNG市場的淡季,中國卻迎來了連番漲價,中國天然氣定價權所面臨的尷尬境地暴露無余。

近6年來,中國的LNG進口量翻了20倍。去年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已達27%。據(jù)國家發(fā)改委去年底下發(fā)的《天然氣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預測,2015年中國進口天然氣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左右。

天然氣定價權的缺失,使中國付出沉重代價,謀求定價權已刻不容緩。

淡季漲價潮

5月底,中海油與印尼供應方就福建莆田接收站LNG供應價格展開了談判。6月18日,中海油宣布經(jīng)過艱難協(xié)商,LNG長約供應價格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漲幅高達70%以上。

這是印尼方面利用其資源供應方的強勢地位,又一次漲價成功。

2004年,中海油就印尼東固項目簽訂框架協(xié)議,從2007年起每年進口260萬噸LNG至福建莆田接收終端。為保證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nèi)價格不會劇烈波動損害雙方利益,中海油采用了國際通行的長期協(xié)議形式定價,協(xié)議期25年。

但是,在簽訂框架協(xié)議后,印尼方面卻認為長約價格不可接受,以資源不足等理由多次要求提價。2006年,中海油被迫接受在框架協(xié)議基礎上漲價40%。而現(xiàn)在,印尼又一次故伎重演,提出了漲價要求。

“按道理說長約價格是不能隨便漲價的,這對買家來說太不公平。”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告訴記者,但由于目前國際市場上其他氣源價格更高,中海油不得不接受印尼東固項目的漲價要求。

據(jù)海關總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今年5月進口LNG135萬噸左右,最大輸入國為卡塔爾,進口量為40萬噸,月均價約為981美元/噸;其次為印尼,進口量為36萬噸左右,月均價約為202美元/噸;第三是澳大利亞,進口量為32萬噸左右,月均價約為185美元/噸;第四為馬來西亞,進口量為25萬噸左右,月均價約為417美元/噸。

印尼東固項目漲價成功,為其他氣源國樹立了壞的榜樣。6月28日,我國最大的LNG進口來源國卡塔爾也宣布,出口中國的LNG到岸價上漲100700美元/噸。而此前,卡塔爾LNG已是所有進口LNG中最貴的。

中國LNG市場在淡季迎來了漲價浪潮。有消息稱,賣價最低的澳方也已多次借故減少供應量,積極謀求漲價。2012年,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LNG量達到356萬噸,僅次于卡塔爾的498萬噸。

面對氣源國輪番提價的沖動,中國卻只能做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王曉坤說,全球天然氣需求旺盛,但供應卻不均衡。中國天然氣進口量不小,但是作為消費方,對上游供應方的反制約能力太弱。

尷尬大買家

國際LNG供應國在淡季對中國連番漲價,暴露的是作為全球能源市場上最重要買家的中國,在國際天然氣定價權上的尷尬境地。

以2012年為例,中國原油進口量突破2.7億噸。去年全年,布倫特、迪拜及辛塔三種主要原油現(xiàn)貨平均價為111.4美元/桶,以每噸為7桶來估算,我國去年原油進口花費高達2100多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6月份全球LNG到岸價格中,我國15.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進口價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韓國的15.18美元和日本的15.08美元。中國天然氣進口代價過高問題已顯現(xiàn)。

“中國的市場需求很大,但可惜買什么什么漲,買什么什么貴。作為國際能源市場的一個重要買家,中國應該具備相應的議價能力,不應該什么都別人說了算。增加中國在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定價話語權,亟需擺上議事日程。”中國石油[-0.75%資金研報]研究基金論壇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說。

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分為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大市場。目前,北美主要采取競爭性的市場定價,歐洲大陸則混合采取與石油掛鉤的長協(xié)價和樞紐定價兩種機制,而在東亞市場,與石油掛鉤的長協(xié)價則占據(jù)主導地位。

中國的天然氣進口主要來自于陸上的管道氣和來自于海外的LNG,基本采用了與石油掛鉤的長期協(xié)議價定價機制。如中石油與俄羅斯正在進行的天然氣大單談判,雙方已同意將天然氣價格與亞洲油價相掛鉤。

如何在現(xiàn)有定價機制下,有效增強中國的議價能力,是增強中國的天然氣進口定價權的關鍵。在業(yè)界很多人士看來,中國的消費市場龐大、增長前景看好,是對國際賣家非常有吸引力的方面,這也是中國企業(yè)在議價時可以使用的重要籌碼之一。

2012年,中國共計進口了天然氣42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1.1%。據(jù)國土資源部油氣戰(zhàn)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預測,未來20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將長期保持較快發(fā)展,2020年進口將達到1500億立方米,約占消費總量的40%。

奢望定價權?

從國際能源市場的發(fā)展歷程看,定價權問題深刻反映了國際原油市場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變。一國定價權的取得,僅憑消費規(guī)模還遠遠不夠的。定價權的確立離不開金融支持,更離不開完善的交易市場體系。

申銀萬國[0.78%]發(fā)布的報告稱,除了通過介入國際主要天然氣交易所外,要提高中國在世界天然氣定價方面的話語權,還需要加強國內(nèi)自身的建設,即積極推動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積極發(fā)展天然氣現(xiàn)貨及期貨貿(mào)易、積極推出天然氣價格指數(shù)。

從政府的改革動作看,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已經(jīng)在逐步推動中。自7月10日起上調(diào)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后,國內(nèi)、國際氣價倒掛的問題正在逐步理順,國內(nèi)企業(yè)海外進口天然氣虧損有所緩解。

而被寄予厚望的天然氣期貨,目前看政府相關部門還沒有實質(zhì)性動作。由于中國天然氣產(chǎn)業(yè)鏈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還處在政府管控狀態(tài),天然氣供求并非完全市場化。中國的天然氣期貨也只僅限于學界、業(yè)界學術研究的階段,離真正推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但期貨市場的建設,是中國謀取天然氣定價權的關鍵。參照國際原油價格形成體系可以發(fā)現(xiàn),世界主要的期貨市場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期貨價格已成為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基準。

在國際能源市場中,長期存在著“亞洲溢價”問題,亞洲地區(qū)的石油進口國支付著比歐美國家更高的原油價格,東亞市場的天然氣價格更是遠高于其他市場價格。如果中國能夠建立起亞太區(qū)域的天然氣期貨市場,將在全球天然氣定價機制制定中占得先機。

不過,在前述中國石油研究基金論壇專家看來,天然氣、原油等中國能源期貨市場的建立,前提都離不開人民幣的國際化。“并不是有了期貨市場就有定價權,定價權的取得離不開貨幣權支持。”

該專家進一步補充說,謀取能源定價權與人民幣國際化密不可分,當前人民幣連自由兌換都不行,談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能源定價權還為時尚早。美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與強勢美元的地位密不可分,美元匯率可直接影響國際大宗商品標價。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wǎng)

標簽:天然氣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