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能源車1000公里續(xù)航之爭 專家:人為造成的里程焦慮

2021-01-19 08:26:20 時代周報

摘要

【新能源車1000公里續(xù)航之爭 專家:人為造成的里程焦慮】如果有人說,他的電動車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非常低。 大家不用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1月16日,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fā)輿論熱議。(時代周報)

“如果有人說,(他的電動車)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1月16日,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fā)輿論熱議。此前,多家車企相繼給自家產品打上“1000公里續(xù)航”、“幾分鐘快充”的標簽:1月15日,廣汽表示,自家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8分鐘可充滿80%、NEDC續(xù)航1000公里,且制造生產成本降低90%以上;1月9日,蔚來汽車發(fā)布新固態(tài)電池包,表示搭載該電池的車綜合續(xù)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

中科院院士打了誰的臉?

1月17日下午,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電動車百人會線上論壇回應質疑時稱,歐陽明高的話,“大家要注意,不要理解偏了,不要把技術問題和推廣運營的問題混為一談”。“今年1000公里續(xù)航的車肯定要出來,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鐘充滿1000公里,理論上是可以的。”

當日下午,國家電動乘用車技術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拋開車輛重量、充電安全、對電池的傷害、性價比等問題,‘理論上’這三個字沒有意義。1000公里續(xù)航、幾分鐘快充,更像是車企的一種營銷手段。”

“人為造成的”里程焦慮

2021年伊始,1000公里續(xù)航里程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關注的焦點問題。

1月15日,廣汽埃安發(fā)布海報稱,其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8分鐘可充電80%,NEDC標準續(xù)航里程達到1000公里;1月13日,智己汽車宣布,旗下首款車型與寧德時代開展合作,搭載“摻硅補鋰”電池,最大續(xù)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更早時候,1月9日,蔚來汽車發(fā)布150kWh固態(tài)電池,并稱搭載該電池的車型,“NEDC續(xù)航可達到1000公里”。

如此執(zhí)著于1000公里續(xù)航的標簽爭搶,背后呈現(xiàn)的,是各大車企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

一直以來,“里程焦慮”都是卡住新能源汽車脖子的關鍵問題,是車企和車主共同的焦慮。為解決這一問題,從增設充電樁到油氣混合方案,最終的解決辦法落到了電池身上:在各大新能源汽車的宣傳海報上,憑借新研發(fā)的電池,續(xù)航里程從300公里直線飆升到1000公里甚至以上。

“車企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焦慮、攀比,主要是自身人為造成。”王秉剛認為,1000公里續(xù)航,本身就不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技術指標。幾分鐘內充完電,即便目前能夠做到,但也會損耗電池,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種宣傳其實并不好。”

此外,王秉剛還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主要以城市內部為主,大部分車型能夠做到400、500公里的續(xù)航,其實就足夠了。“作為一個企業(yè)家來說,需要更多的責任意識。否則特斯拉、蔚來一看,我們也不服氣,就跟著一起忽悠消費者了。”

2035年:新能源車、燃油車各占半壁江山

新能源汽車的續(xù)航里程還受季節(jié)性影響。

今年,各地出現(xiàn)罕見的寒冬低溫,電動車“續(xù)航里程打折”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再加上電動車充電不像燃油車加油那樣方便、快捷,不少純電動車車主紛紛調侃自己是“電動爹”,并懷念起了燃油車。

此次召開的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歐陽明高稱,對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而言,高效熱管理系統(tǒng)核心技術已經取得重要突破,這將使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新能源車的續(xù)航里程損失,比現(xiàn)有車型降低2/3;新能源車的整車能效優(yōu)化集成技術也取得突破,小型純電動車NEDC工況測試百公里的電耗,已經接近10千瓦時;同時,充電體系建設與快充技術也在發(fā)展,“未來5-10年,白天可以用15分鐘充滿75%的電量”。

與此同時,燃油車的使命并未結束。

“據(jù)新技術路線圖預測,在目前技術沒有巨大抬升的情況下,得到2035年,才能達到一半燃油車、一半新能源汽車的局面。”王秉剛認為,中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道路造成使用環(huán)境復雜,需要多元化的汽車技術和多元化的能源結構。

另外,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國內的交通能源僅靠電是不安全的,而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仍舊可以利用。伴隨燃油車碳排放技術的成熟,油電混用車輛將成為過渡選項,短期內全部轉為新能源汽車的必要性不足。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但燃油車也非洪水猛獸。”王秉剛強調。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新能源車,1000公里續(xù)航,里程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