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石油
  • 對當前我國油氣安全的觀察與思考(下)

對當前我國油氣安全的觀察與思考(下)

2019-04-30 10:07:47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在近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天然氣的供應安全、油氣對外依存度及天然氣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期的作用受到熱議。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比上年增長31.9%,創(chuàng)歷史新高。根據《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分析,受需求拉動,2018年我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5.3%。

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對我國能源安全帶來哪些影響?如何理性看待我國成為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的事實?又如何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推動我國天然氣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當前迫切需要我們回答的時代課題。

第一大進口國,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

□既要以“底線思維”看安全風險,更要以開放視野把握發(fā)展機遇,積極提升我國在天然氣市場的話語權

□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對外依存度并不是衡量天然氣供應安全的唯一指標

2018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2766億立方米,增長16.6%,與5年前相比增長69.9%,年增430億立方米,刷新美國1969年創(chuàng)下的增速世界紀錄。我國進口天然氣量以每年前進一位的速度,繼2017年超過韓國后,2018年超過日本,第一次躍居世界首位。

在我國天然氣需求持續(xù)走高的背景下,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和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這兩個標簽,是否意味著我國天然氣行業(yè)的安全要亮起紅燈,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從宏觀經濟視角來看,天然氣進口量不斷增加,天然氣市場需求強勁,意味著我國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國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大數據顯示,世界上天然氣消費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根據《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18版,世界前十大天然氣消費國基本以歐美發(fā)達國家為主,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日本。

由于我國用氣體量較大——城鎮(zhèn)用氣人口從1127萬人增至6億人——用氣需求不斷增加,城市燃氣消費格局由過去的液化石油氣逐步進入天然氣時代。

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天然氣消費量快速攀躍是能源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我國天然氣發(fā)展起步較晚,盡管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費比例已從2006年的2.5%上升至2018年的7.8%,但這個數字仍然達不到全球天然氣消費平均水平的1/2,人均用氣量僅為國際水平的1/3。業(yè)內專家表示,我國天然氣消費水平仍在全球平均線以下。

為了達到《巴黎協(xié)定》擬定的目標,2020年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消費占比要達到10%以上。國家發(fā)改委也在《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目前我國距離這一目標仍有差距。天然氣消費量增長,我國成為天然氣第一大進口國,是階段性的成果。

從全球視野看,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天然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貿易格局正在重塑,靈活性大幅增加。2018年美國天然氣出口增量比上年上升63.2%;2019年俄羅斯三條天然氣管道建成后,預計出口能力提升60%。未來進口增量主要來自亞洲和歐洲,其中中國仍將是LNG需求增長的主動力。

“進口油氣多,并不一定意味著安全出現問題,應該辯證和理性地看待我國成為天然氣第一大進口國這一現象。”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研究所所長陳蕊認為,當前的天然氣安全,應該站在國際開放的視角下來看待。無論是新興還是傳統(tǒng)的供應國,都將中國作為一塊大“蛋糕”來考量。正因中國天然氣未來有需求增長空間,他們才會考慮新的合作。從某種意義來講,這也能夠提高中國在天然氣市場的話語權。

未來,天然氣第一大進口國的位置或將長期保持,因此,“應換一個角度來看,在全球天然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未來天然氣供應安全更加取決于開放條件下的保障能力。在共享理念下,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天然氣進口的穩(wěn)定性、經濟性和多元化。”陳蕊表示。

我國天然氣安全的多種視角

□鏈條短板、渠道風險和天然氣供應市場反轉問題突出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還將持續(xù)升高,需全方位把握我國天然氣供應安全的內涵

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院長韓景寬指出:“按照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040年達到峰值的情景推算,屆時我國天然氣產量將在2300億立方米至2500億立方米之間,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6500億立方米至7000億立方米的峰值,天然氣供應問題將繼續(xù)凸顯。”

根據目前天然氣消費現狀,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不斷升高。盡管要以開放視野積極應對天然氣進口量持續(xù)增長的現狀,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規(guī)模進口天然氣,對我國能源安全而言,仍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需要時刻保持“底線思維”。

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10%以上,而產量增速僅為6.7%。“油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還將繼續(xù)提升,石油安全依舊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內容,但天然氣供需矛盾越發(fā)尖銳,在能源安全中的分量變得更加重要。”韓景寬指出。

自我國天然氣產業(yè)發(fā)展以來,始終面臨著這樣的短板:儲氣能力不足,基本從零起步。目前全球儲氣庫715座,66%分布在歐美國家。美國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全年消費的17%,歐盟為25%,我國為4%左右。盡管我國油氣企業(yè)已經規(guī)劃新建儲氣庫,但要建成大規(guī)模完善的儲氣設施,仍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客觀來看,天然氣勘探開發(fā)難度不斷加大,當前產量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長期進口成為必然。“我國天然氣產量存在倍增的可能。”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表示,但做好產量倍增的文章,需要資源的發(fā)現、技術的進步和管理創(chuàng)新。

同時,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天然氣進口渠道風險、市場反轉和全球供應格局變化正成為我國天然氣供應安全面臨的新問題。

我國天然氣進口海陸不均,進口通道安全需高度重視。2018年,我國LNG進口量占比59%,管道氣占比41%。海上進口量大,面臨供應港安全、海上運輸航線安全等問題。從卡塔爾進口天然氣在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等運輸節(jié)點時,易受該區(qū)域地緣政治影響。而陸上天然氣進口國家較為集中,主要來自中亞。中亞進口國供氣周期規(guī)律與中國相似,沒有季節(jié)互補性,如果供應過于集中,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天然氣進口海陸不均衡,進口國家過于單一,也是造成挑戰(zhàn)的因素之一。”韓景寬認為。

未來,我國天然氣還面臨著由“緊平衡”向供大于求的趨勢轉變。從上游看,頁巖氣和致密氣等非常規(guī)資源上產勢頭強勁,西南油氣田規(guī)劃,2020年產量力爭突破300億立方米。隨著2019年中俄東線天然氣投產,輸氣量將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供應380億立方米。亞馬爾項目二、三線投產后,中國石油將從2019年起每年進口亞馬爾LNG300萬噸。中亞天然氣D線投產后,設計年輸量300億立方米。幾個“300億”意味著再過三五年,我國天然氣將大概率發(fā)生反轉。

和原油相比,我國天然氣進口布局已經完成,但目前北美、俄羅斯等國不斷有新的LNG生產線投產,未來天然氣供應格局或將發(fā)生變化,處理好與資源國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從天然氣消費的經濟角度來講, “亞洲溢價”問題嚴重影響東北亞地區(qū)經濟利益,天然氣價格沒有完全按照市場化機制運行,整個天然氣產業(yè)鏈不協(xié)調,供需矛盾不斷加大,對我國能源轉型產生重要影響。

天然氣供應安全如何“突圍”

□穩(wěn)定性、經濟性、多元化成為天然氣供應安全需要關注的重點

□市場端、政府端、企業(yè)端三方合力,共同提升天然氣安全系數

從全球天然氣市場來看,可獲得的天然氣資源較為充足。如何獲得市場可消納、資源可獲得、價格可承受、運行可穩(wěn)定、發(fā)展可持續(xù)的天然氣,需要政府、企業(yè)和市場共同發(fā)力。

“政府層面要對天然氣發(fā)展做好‘頂層設計’,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做好防范風險的預案。采取產融結合辦法,金融業(yè)支持各類投資主體,投資國內外天然氣資源開發(fā)。” 中國投資協(xié)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表示。

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fā)展目標的“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fā)展理念中,“共享”也被賦予更深層的內涵。未來天然氣供應安全,更加取決于開放條件下的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和建設情況。“在政府層面,應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如何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完善的市場環(huán)境,支持油氣企業(yè)發(fā)揮主力軍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各項舉措的落地。”陳蕊認為。

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要將我國天然氣局部安全上升為區(qū)域安全,是解決能源安全的重點。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世界能源資源配置格局調整的大背景下,亞洲天然氣合作對保證亞太地區(qū)穩(wěn)定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要合作建立亞洲天然氣價格體系,建立亞洲天然氣交易樞紐,提高亞洲在國際天然氣市場的話語權。”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張永祥表示。

在我國成為天然氣第一大進口國的“新常態(tài)”下,油氣企業(yè)作為中堅力量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縱觀歷史,在我國油氣公司多年“走出去”的過程中,“重油輕氣”現象普遍存在。在全球互供互保的趨勢下,在海外合作貿易過程中,提升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權重,進一步加大對海外天然氣開發(fā)力度,是我國油氣企業(yè)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如何打通天然氣產業(yè)鏈健康發(fā)展的“最后一公里”?“我國天然氣產業(yè)發(fā)展速度快,潛力大,迫切需要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完善市場運行機制。”曾興球說。有效管理天然氣價格,理順定價機制,是完善天然氣市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天然氣產業(yè),不但要讓人民群眾用得上,還要用得起。在資源的流向中,發(fā)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和建立有序的制度,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讓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共同發(fā)揮作用。

我國天然氣供應面臨幾大挑戰(zhàn)

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大幅攀升

2018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573億立方米,消費量2766億立方米,管道氣進口量快速增加,LNG進口量高速增長,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全年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天然氣儲氣基礎設施不足

我國地下儲氣庫(群)13座,與發(fā)達國家相比,處于天然氣戰(zhàn)略儲備的起步階段,導致目前季節(jié)性調峰能力較弱。

天然氣成本較高

我國天然氣產地基本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由西部進入中國,但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市場基本分布在東部和南部地區(qū),需要長途運輸,運輸成本過高。

天然氣利用效率低

我國能源強度較高,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單位GDP能耗高于歐盟、日本和美國,節(jié)能降耗潛力很大。我國天然氣發(fā)電存在較大的發(fā)展空間,2017年中國天然氣發(fā)電僅占國內總發(fā)電量的3%,距離美國的23%、英國的44%存在較大差距。

亞洲溢價現象長期存在

當前,亞洲國家在天然氣價格談判過程中總體上處于劣勢,話語權嚴重缺乏,致使“亞洲溢價”現象長期存在,亞洲國家被迫長期支付較高的天然氣進口成本。2018年,東北亞地區(qū)全年均價9.8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遠高于北美地區(qū)3.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天然氣進口海陸通道不均衡

我國天然氣進口,海陸通道并不均衡。陸上通道主要集中在中亞地區(qū),這些國家供氣周期規(guī)律與中國沒有季節(jié)互補性,安全性相對較弱。進口國家過于單一,也會帶來能源安全問題。

地緣政治風險仍是重點

處理好大國關系對保障天然氣安全的作用和意義顯而易見。2019年,預計全球LNG供應能力增速13.3%,新增產能主要來自美國和俄羅斯。俄羅斯三條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后,管道天然氣出口能力將提升60%,加上亞馬爾上產,使得俄羅斯出口能力大幅提升,將對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專家觀點

如何看待我國天然氣供給面臨的問題

曾興球 中國投資協(xié)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我國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fā)潛力還非常大,發(fā)展天然氣產業(yè)有雄厚的資源基礎。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能略大于需求,隨著天然氣利用越來越廣泛,消費總量與日俱增,天然氣供應也會逐步趨于緊張。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多元化供應渠道,實現資源來源多樣化,做到自產氣、進口氣,管道氣、LNG,煤層氣、頁巖氣等多氣源互補供應,擺脫依賴某一地區(qū)單一氣源供氣的困境。

加大資源開發(fā)的力度,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指示原則,立足國內資源開發(fā),引進國外資源彌補國內不足。要研究國內天然氣發(fā)展戰(zhàn)略,做好長遠規(guī)劃,推動常規(guī)氣、非常規(guī)氣綜合平衡發(fā)展,加快天然氣產能建設,滿足我國天然氣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需要。

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平臺,加大海外資源開發(fā)的投資力度,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和資源國建立“利益共同體”,建立穩(wěn)定、長期的合作關系。要采取產融結合辦法,金融業(yè)支持各類投資主體,投資國內外天然氣開發(fā)。僅僅依靠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的天然氣是遠遠不夠的,要向中亞、西亞、亞太、東非延伸,實現天然氣資源供應多元、多點、多渠道、多類型,提高供給側抗風險能力。

如何理解天然氣安全

陳 蕊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所所長

當前所說的天然氣安全,應站在國際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視角來看。這一背景下的天然氣安全,不能完全以對外依存度作為唯一的衡量指標,而更應該是互供互保的問題。在開放條件下,進口油氣量多,并不一定意味著能源安全出現問題,而應考量天然氣的進口穩(wěn)定性、經濟性和多元化。未來的油氣需求增長點很大部分在中國,供應市場都會關注中國油氣增長的巨大空間。因此,天然氣第一大進口國也是中國提高話語權的一個機遇。

天然氣具有很強的融合性,這種融合性能弱化天然氣單一品種的市場波動性,增強供應安全。從替代角度來講,天然氣和傳統(tǒng)能源的互補性比石油更強。因此,未來要樹立大能源的保供理念,即多種能源的綜合保供體系。

天然氣行業(yè)較為脆弱,需要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應建立緊急的響應機制,盡量少出現斷供狀況。未來要滿足國內需求,天然氣終端之前的產業(yè)鏈要進一步完善。

如何健全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

陳進殿 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天然氣規(guī)劃研究所副所長

我國天然氣產業(yè)處于“高速增長期”“能源革命適應期”“改革過渡期”三期疊加階段,呈現增長快、季節(jié)波動大、對外依存度高等特征。這是天然氣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做好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關乎產業(yè)發(fā)展的前途和命運。

供應側的發(fā)力點主要是加大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fā)力度,避免對外依存度的過快上升;加強進口氣的多元化、均衡化;加快發(fā)展有合理冗余度的管網等基礎設施。

需求側則應加快建設覆蓋全產業(yè)鏈的兩大機制:一是預測預警機制,包括數據信息、技術方法和日常運行程序等;二是有序用氣機制,包括用戶分級分類、用氣特性分析、應急預案、用氣調節(jié)、監(jiān)管機制等。此外,在綜合性調峰機制建設中,可以探索建立激勵用戶主動參與調峰的交易市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